12月6日,中國水運網對三航局余姚梁周線項目進行報道——
近日,隨著第一孔預制矮T梁在120噸折臂吊的吊裝下精準落位,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余姚梁周線高架項目最大的安全風險點溪鳳江地面橋下穿220KV高壓線架梁施工任務順利實施。
余姚梁周線高架是余姚市第一條城區高架快速路,項目部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引進先進設備技術,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余姚“大動脈”建設點亮“引擎”,助力項目高質量推進。
引入先進設備 保障作業安全
在項目施工現場,折臂吊、智能焊接機器人引人注目。先進工裝具有提升施工效能、減輕安全風險的作用,是推動項目建設的“法寶”。項目部根據施工實際,引入多種工裝設備,助力項目提質增效。
“折臂吊具備360度全方位旋轉的靈活性,即便在狹窄的空間內也能自如移動,展現出無可比擬的作業能力?!爆F場作業人員介紹道。然而,項目溪鳳江地面橋的施工環境卻異常復雜,上方的高壓線成為了橫亙在施工進程前的一道難題。由于工期緊迫,且高壓線遷改進度緩慢,若等待遷改完成,將無法滿足業主的既定進度要求。更為棘手的是,該處的凈空高度僅有16米,而施工所需的安全作業高度被嚴格限制在8米以內,常規吊裝設備在此條件下根本無法施展拳腳。
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項目部果斷引入了120噸級的折臂吊。這款設備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在確保起重吊裝高度不超過8米、作業半徑12米的安全范圍內,成功完成了重達21噸的預制梁板的架設任務,整個過程既安全又高效。
針對傳統鋼筋加工效率低下的問題,項目部積極推行鋼筋加工自動化、安裝裝配化,并引進焊接機器人、自動切斷打磨一體機、數控彎曲機、滾焊機、自動焊接機械手等設備,提升質效的同時,還減少了安全隱患。
開展科研攻關 助力現場生產
盡管天氣逐漸轉涼,但項目全員干勁十足,朝著全年工程目標奮勇沖刺。在位于起鳳路與梁周線交叉口的施工現場,作業人員正加速進行第八聯現澆箱梁的澆筑作業。
第八聯現澆箱梁孔跨布置為45+70+45米,總長160米,整體分5次施工澆筑,合計澆筑混凝土約4800立方米,前后需耗時20余天?!绊椖抗灿?聯大節段現澆箱梁,體積大、品質控制難,為確?;炷翝仓葘嵧饷?,我們針對關鍵技術開展了攻關行動?!表椖靠偣だ顣苑褰榻B。
大方量的混凝土澆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項目部針對大節段支架現澆箱梁早期裂縫控制技術進行深入研究,通過控制早期裂縫的產生,確保成橋質量。由李曉峰牽頭組建的技術攻關小組通過深入研究,加強現場監測,不斷優化混凝土澆筑、混凝土自動噴淋養護、分階段預應力張拉等關鍵施工工藝,同時穩步推進大節段支架現澆箱梁早期裂縫控制課題研究,目前已經形成鋼絞線承載架、貝雷梁側墻門洞結構等成果,3項專利處于申報過程中。
在科技“引擎”的助力下,余姚梁周線高架項目建設頻頻跑出“加速度”。下一步,項目團隊將繼續以技術賦能為著力點,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力度,持續開拓思路,努力鉆研更安全、更高效的工藝工法,持續引入和應用先進技術,在為工程建設增效賦能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城市快速路建設水平,為余姚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
來源:四公司
文字:張澤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