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國交通報報道江蘇分公司海南儋州海上風電項目——
近日,隨著項目測量主管報出一系列滿足設計要求的現場測量數據,中交三航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吸力桶沉貫成套裝備,在大唐海南儋州1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完成首秀。至此,中交三航局成為國內首家掌握海上風電桶式基礎負壓沉貫技術與成套裝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施工總承包單位。
吸力桶—導管架基礎可應用于深遠海域,對沉貫設備能力、施工控制精度、水下密封性和臍帶纜可靠性要求極高,目前國內海上風電桶式基礎沉貫施工基本由2家專業公司壟斷,而歐洲企業則代表了此項技術的先進水平。
作為中交集團海上風電產業鏈“鏈長”單位,為打破這一現狀,中交三航局自2020年開始對桶式基礎的施工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進行研發,并通過一系列理論研究和試驗攻克了精準沉貫的控制技術。
今年年初開始,中交三航局研發團隊依托大唐海南儋州1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進行沉貫設備設計、制造及調試,設備研制完成后立即應用于工程現場。面對僅有的3個月設計調試工期,研發團隊爭分奪秒、迎難而上。
通過運用力學分析軟件對艙體進行建模與分析,研發團隊對水下密封艙的形式、尺寸、接口和安裝進行了專業設計和加工,利用專用水下密封接頭實現了線纜和艙體的阻水密封,以保障桶式基礎負壓沉貫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優化后,設備最大工作水深可達100米。
為減小現場惡劣海況對臍帶纜的不良影響,研發團隊設計了收放纜輔助設備和臍帶纜過駁裝置,加強對臍帶纜使用和收放過程的保護,確保系統在施工環境中能夠穩定運行,進一步提高了現場施工的效率及安全性。
沉貫過程中,研發團隊通過集成于設備的壓力計、流量計和安裝于基礎法蘭面的高程、姿態監測系統,對設備沉貫壓力和下沉速率進行實時監測與精準控制,動態調整管路閥門進行基礎調平,確保導管架基礎法蘭面水平度滿足設計要求。
自研沉貫裝備的成功應用,實現了中交三航局在吸力桶導管架基礎風機領域從基礎施工到風機安裝各環節、全過程的自主可控,打破了國內施工單位對桶式基礎負壓沉貫技術依賴的局面,進一步鞏固了中交三航局在海上風電領域競爭力和中交集團風電產業鏈“鏈長”地位。
來源:江蘇分公司
圖文:張繼彪 王東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