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報道了三航局支教幫扶事跡——
“阿弟,這個很好吃,你嘗一口。”云南怒江福貢縣子里甲完小四年級學生言俊韓剛放學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從書包里拿出零食分享給兩個弟弟。他驕傲地對家人說:“這是‘藍’老師給我的獎勵。”
提起“藍”老師,言俊韓的家人打心底感謝他。他就是中交三航局第五批支教老師李龍,因為經常穿一件中交藍馬甲,所以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藍”老師。
今年3月,李龍只身來到福貢縣子里甲完小,開啟了一個學期的支教生活,負責教授三、四年級共7個班級的英語課程,遇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批學生。
支教沒多久,李龍就注意到了言俊韓。通過和其他老師交流得知,言俊韓語文、數學考試每次都是第一名,但是英語成績卻一直拖后腿。
這種情況并非個例,由于英語啟蒙普遍較晚,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盡管李龍精心準備了字母卡片、英語視頻等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料,但課堂成效并不顯著。
李龍沒有灰心喪氣,他從提升積極性的角度去思考,設計了“知識護盾”激勵機制。這項機制將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課后認真完成英語作業等作為得分項,累積相應的積分可以兌換零食、玩具等獎品。
在新機制教學激勵下,孩子們開始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英語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英語水平也在穩步提高。
在教完兩個單元后,李龍組織了一場模擬考試,學生最高分數達到97分。欣喜之余,他發現還是有部分學生不能及格。
于是他仔細翻看試卷,并深入和他們交流,發現學生學習單詞都是靠中文標注來輔助發音,一個句子下面標滿了中文,英語學習舉步維艱。
為了幫助學生攻克英語學習上的第一道發音難關,他決定從基礎的音標教學入手,為他們量身定制了一套音標課,當一個個單詞被學生們異口同聲地朗讀出來時,他們眼中閃耀著自信的光芒,讓李龍十分驕傲。
李龍深入鉆研教材,不斷探索教學方式,設計出單詞“風火輪”、“大轉盤”等游戲及“云端”英語交流平臺,將英語教學寓教于樂。
經過他的辛勤耕耘,孩子們對英語的興趣日益濃厚,成績也顯著提升,班級平均分從原來的39分躍升到60分,及格人數更是從19人激增至73人。
讓花成花,讓樹成樹,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可能。李龍拿著無人機,帶領學生們體驗科技飛行的樂趣。在無人機騰空的一刻,孩子們眼中閃爍著驚奇與欣喜,用獨特的視角俯瞰家鄉的美景,讓科技的無限魅力在幼小的心間播下探索的種子。
在日常交流中,李龍發現很多孩子內心敏感不夠自信,于是組織了一次“優勢能量瓶”活動,孩子們在便簽上描寫彼此的閃光點,并投入瓶中。
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同伴的優點。“言俊韓跑步跑得快、計算算得好,是我學習的榜樣。”看到這張便簽,言俊韓臉上充滿了喜悅。
學期結束,面對去留,糾結反復??粗?/span>“優秀支教教師”的獎狀和一封封有著稚嫩筆觸的感謝信,難以割舍的惦念讓李龍下了決心,“我愿意堅守留任,再支教一個學期?!崩铨堅谥Ы躺暾垥嵵貙懴伦约旱拿?。
離開有無數個理由,留下,只有1個,“沒有做的,還有那么多,那么多……”李龍說。
來源: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