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國網報道三航局六公司參建的山東半島南海上風電基地V場址500兆瓦項目的建設故事——
乘船航行至山東省海陽市南側海域,一臺臺百米高的白色風機迎風挺立,與湛藍的海水相互映襯,繪成一幅宏偉的綠色能源圖景。“項目先后獲得上海市建設工程綠色施工Ⅱ類工程、上海市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成果一類成果、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等多項榮譽,這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是對團隊堅持質量至上文化的認可。”談起項目建設,項目經理余雪寶滿懷自豪與激動。
中交三航局六公司參建的山東半島南海上風電基地V場址500兆瓦項目主要施工內容包含23根單樁基礎及附屬構件施工、23臺風機安裝、一座海上升壓站基礎施工及安裝任務和全風場永久航標安裝?!白鳛楣驹谏綎|的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我們一定要打出品牌!”開工伊始,項目團隊便立下了打造精品工程的目標。
該項目風機單機容量最高達到7兆瓦,其中關鍵部件,如單樁、塔筒等均具有較大重量和尺寸,這對質量控制構成了嚴峻考驗。“既然要高標準建設項目,就離不開一整套精細化的施工規范。”施工前,項目總工程師顏煒便牽頭對風機基礎施工方案進行深入論證,并針對每個機位的特性,創新采用了一人一站位、一機一方案、一吊一總結的“三個一”施工方式,以期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
單樁基礎施工前,項目團隊詳盡分析了現場地質數據,精準評估單樁沉樁的可行性。同時,特別關注如海流、風浪、潮汐變化等影響單樁沉樁施工的復雜因素,以此降低施工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以“首件制”為鏡,項目團隊格外注重從首根單樁基礎沉樁中總結經驗,著重分析施工管理中可優化的措施。于是,在實施嚴密的現場管理與監督體系基礎上,項目團隊還增加了實時監控、高應變檢測等手段,構建起多重質量保障網。經過一番努力,最終實現了風場單樁基礎施工的高標準設計強度與穩定性目標。
作為海上風電場的電能匯集中心,海上升壓站將為風場內1臺10兆瓦、70臺7兆瓦海上風機提供升壓“服務”。其上部組塊由3層構成,重逾3000噸,體積壯觀,結構龐大,是整個項目建設的關鍵挑戰。
為了確保這一龐然大物穩固矗立于浩瀚碧波之上,項目團隊一開始便對升壓站的基礎——裙樁導管架,實施了高標準的施工規范與技術創新。在吊索具的選用上,團隊獨具慧眼,采用輕質高強的高分子吊帶替代傳統大直徑鋼絲繩,此舉不僅大幅減輕了吊裝過程中的附加負荷,更細膩地保護了導管架鋼構件表面寶貴的防腐涂層,延長了結構使用壽命。
針對導管架安放的精準要求,項目團隊創造性地采用“微調低處,穩固高處”的策略,在導管架沉入海底后,進行毫米級的平整度調整,最終達成誤差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內,遠超行業標準。
項目團隊對于質量的追求,從未有過絲毫懈怠。面對裙樁導管架的獨特設計挑戰——四根挺拔的鋼管樁直插海床,需借由精密的卡樁器與高強灌漿料實現穩固聯結,這一關鍵環節對整體安裝質量至關重要,且其連續不間斷的施工要求更是嚴苛。
彼時正值炎熱的夏季,室外氣溫逼近高溫極限,而灌漿作業現場,材料釋放的額外熱量更是如同火上澆油,考驗著每一位作業人員的耐力與決心。
然而,項目團隊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在管理層面編織了一張周密的質量保障網。他們首先從源頭上抓起,針對灌漿材料配比、施工順序、灌漿壓力等關鍵控制點,制定了詳細的作業指導,確保每一步驟都有據可依。在此基礎上,項目團隊不斷優化現場施工工藝,通過前期的預試驗,科學鎖定了最佳施工參數,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融合。引入先進的灌漿泵送一體設備,更是讓原本復雜繁瑣的灌漿作業變得更加精準高效。在這場與高溫和精度較量的戰役中,管理人員到灌漿工人始終奮戰在施工現場,為整個工程的質量篇章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2年12月,山東半島南海上風電基地V場址500兆瓦項目成功并網發電,其鮮明的質量管理導向、精細化的施工流程與技術管理,鑄就了優質口碑?!绊椖縿搰鴥仁讉€‘當年核準、當年開工、當年全容量投產’新紀錄,為后續平價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建設起到極大示范引領作用?!睒I主單位對此高度評價,并特授予項目建設團隊“優秀團隊獎”榮譽。
來源:六公司
撰稿:林澤茜 楊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