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國日報中文網報道三航局廈門墩上學校項目提前交付背后的建設故事——
在中交三航局六公司承建的廈門墩上學校項目(現已正式定名為湖里創新實驗學校)里,體育館的三角狀網殼鋼結構與鋁合金幕墻在陽光的照射下交相輝映,流暢的建筑線條仿佛勾勒出一只只振翅欲飛的蝴蝶,歡迎著進校的第一批學生。
湖里創新實驗學校是廈門市的重點工程,總建筑面積7.4萬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綜合樓、體育館、食堂等6棟建筑單體,可容納幼兒園12個班、小學及初中各36個班。學校還配備了音樂廳、園林式課外活動場所、可躺式課桌椅以及地下接送系統等現代化設計。該校也因此被當地媒體評價為廈門學校顏值的“天花板”。
原計劃學校擬于2024年11月30日完工,并于2025年投入使用。但考慮到學校周邊新增學齡人口較多,經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學校于9月投入使用。
2024年2月,項目教學樓主體結構已完成封頂,體育館鋼結構正處于施工階段,體育館長62.85米、寬27.1米、結構頂標高23.6米,總用鋼量約380噸。提前完工的進度目標不能動搖,可近兩個月的雨季,將嚴重影響施工效率,體育館雨季施工便成了學校提前投用的“攔路虎”。
“要提前完成節點目標,我們必須拿出新的施工方案?!表椖靠偣こ處熜旖苷f道。在六公司技術中心和裝配處施工團隊的幫助下,項目部組建了專項施工協調團隊,從施工的各環節入手,重新思考施工的最優方案。
項目起初是沿用傳統的分塊安裝法進行施工,需在現場進行鋁單板制作,并逐塊吊裝拼接,整個過程耗時較長。“裝配式近年來使用范圍頗廣,如果讓工廠造零件,我們拼房子,就可以減少雨季的影響?!表椖拷浝硗鯘商岢隽俗约旱南敕?。
項目團隊最終提出了“工廠裝配式拼接+現場浮吊法+高空散裝法”的新思路,即在工廠對鋼構件集中進行多節點焊接拼裝以節省現場施工時間,而后對裝配拼裝好的鋼構件直梁進行浮吊安裝,并采用高空散裝搭接安裝較小的斜梁,能極大提高現場施工效率,保障體育館節點的施工進度。
新的施工方案可行性得到了驗證,大家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為了讓二維施工圖“動”起來,360度環視整個建設細節,徐杰帶領技術團隊還利用BIM技術對安裝方案進行模擬,并對鋼結構的梁柱、節點以及排水溝構造的二次深化過程進行了三維建模,幫助施工人員明確施工環節的同時,也能更精確地預測和規劃安裝過程,減少現場調整。
在保障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項目團隊僅用12天便完成了45根縱向梁的合龍和59根斜梁的安裝,將體育館鋼結構施工工期縮短了45天。
學校趕在9月開學前通過了各方的安全質量檢測并提前交付,成為廈門市一道亮眼的風景。
來源:六公司
攥稿:劉睿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