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江蘇分公司承建的連云港徐圩港區直立式防波堤工程首個大圓筒,經過三天兩夜的安裝獲得成功。新型筒式基礎結構施工在國內屬首創,大圓筒的成功安裝填補了國內海洋工程的一項重大技術空白。
首創的新型筒式結構是徐圩港區建設的關鍵項目,筒式基礎是由局有限公司、三航設計院聯合連云港30萬噸級航道指揮部等多家單位聯合研制的一種新型海洋工程結構。該結構的優點顯著:不破壞原有海洋生態環境,可減少大量挖泥拋石工作量,尤其適用于深水海洋工程;具有保護環境、施工周期短、質量可控、耐久性好、造價低等。項目的研制過程得到了江蘇省交通廳、監理單位、局有限公司與港灣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公司副總經理馬松平、總工曹根祥等多位領導組織召開現場研討會,分公司總工練學標及直立式防波堤項目領導帶領工作團隊堅守一線,周密制定施工方案,科學實施質保措施,大大加快了項目進程。
筒式結構是個典型的“龐然大物”,長30米、寬20米、高25米,重達3200噸。在鋼筋綁扎、模板拼裝、混凝土澆筑、拆模吊運等過程,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鋼筋骨架綁扎到一定高度時,極易變形失穩,技術人員設計出高度為8米的“專用綁扎架”和“鋼筋定位架”,保證鋼筋骨架的穩定性和準確性。防波堤的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在大圓筒澆筑混凝土前,項目部采用耐久性的海水環境混凝土,對原材料的性能進行檢測、篩選和流程控制。澆筑時反復測定混凝土坍落度,優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豎向分層,水平方向先外墻后肋板的澆筑順序?;炷翝仓瓿珊?,及時用保水性較好的土工布覆蓋。大圓筒驗收時業主、監理和有關專家作出“表面光滑無麻面,外觀質量良好”的評價。
3個月前,這個國內同類型項目施工難度最高、工藝技術最為復雜、生產出運安裝程序要求最嚴苛的“龐然大物”,從12海里外的專用生產線成功“出爐”,9月16日,10余艘船舶組成的“聯合艦隊”,把它護送至徐圩港區外海12米的海底。
實施下沉安裝更是難中之難,第一個基礎筒體首先要定位船精確擺位,項目部在局有限公司測量首席工程師夏顯文的指導下開發了一套實時定位軟件,同時與港灣院共同研發了操作自動化控制系統。兩個系統對筒體安裝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
首個筒式基礎的順利安裝,驗證了筒體安裝工藝的可行性,項目部將進一步總結完善工藝,為未來2年中195個大圓筒在更深的海底精準對接,貫通成長達4.1公里的“海上長城”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陸震東 付長喜 黃鵬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