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方克服現場風大涌急、地質條件惡劣的困難,以高昂斗志努力拼搏,完成本項目深水煤碼頭183根鋼管樁施工。貴方的施工組織能力、工藝技術和質量控制體現出較高水平”。這是日前業主越南永新電廠給局有限公司發來的賀電。
10月底的一天凌晨4點,二公司越南永新電廠二期項目部的測量部長徐正華拿著對講機指揮著打樁船的距離,向完成打樁任務發起沖刺。遠處一條條漁船起錨出航,海鷗翱翔在半空,浪花拍打著沙灘。儀器顯示樁的高度到標準時,錘擊數1900次,徐正華喊停,抬腕看表,這根樁打了70分鐘。老徐苦笑,搞測量打樁35年,沒見過這么難打的樁,同樣的樁在上海長興島施打,只需10分鐘。
當初勘探這里的地質結論是淤泥混砂,但實際上是強結膠砂層, 有7米深。鋼管樁要穿過這層結膠砂層,就好像要穿過7米厚的硬實混凝土塊。剛開始打樁時,一天只能打一根樁,大家頂著39攝氏度的高溫,汗流浹背,鋼管樁被曬得燙手,錘擊了1000多下,還沒到標準高度,樁錘冒著絲絲白氣,在烈日下更像是往眾人心里澆了滾滾燙的水。
蹲點的二公司副總經理鐘梅華決定求援。二公司船機部接到項目部的消息,部長馬上趕赴現場。跟國內一個一個電話地打,聯系落實設備,榔頭換成先進的D138柴油錘,從國內運到現場,審批報關,只花了3天時間。
同時項目部積極做好準備工作,交底會、討論會天天開,明確責任,制定相應措施,充分做好預案工作。重新進入打樁施工后,沉樁速度快了,每天的沉樁從最初的一二根變成最高的10根。日歷翻到11月初,施工現場進入風季,海上風大浪高,船體晃動極其嚴重,即使這樣,由于前期工作準備充分,工期也沒有落下。有次單根樁錘擊數達2800次以上,這天還是打下了8根樁。
11月22日凌晨2點,現場打下最后一根鋼管樁,標志著歷時35天的打樁任務圓滿完成,比原計劃提前8天。按每天臺班費5萬元計算,省下了40萬元人民幣。(王澍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