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分公司安裝公司實施精細化管理,以設備標準化管理為抓手,在產量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設備故障率和能耗逐月遞減,達到了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目的。
安裝公司建立“日常保養為關鍵、定期維修為保障”的管理模式,強化設備基礎管理。在人員配置上,設備部新增3名專職設備員,2名兼職設備員,加強對設備的管理。對設備的名稱、編號、型號、技術參數編制“身份證”,用金屬裱框造冊上墻,便于日常檢查維修保養。每天一早,設備部列出重點設備檢查清單,設備安全巡查員根據清單上的要求,到各個生產班組檢查設備運行狀況和安全使用情況,每天進行2次檢查。一旦發現設備運行異常,設備安全巡查員及時做好設備故障記錄,安排機電組或維修廠家及時維修,力保生產正常進行。
“我使用,我負責”,這是安裝公司實施設備精細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他們對設備按照隸屬關系分清管理職責,如,機司組長主要負責叉車的日常簡單維修與保養,譬如車輛的潤滑、油路的開塞等,每天完工,都要帶領組員對車輛基本情況作一檢查,遇到一般的小故障及時處理解決。有的老師傅與叉車打了幾十年交道,對叉車的“脾性”十分了解,日常的保養工作早已駕輕就熟。
在做好日常保養的同時,設備部制訂詳細的月度檢修、維修保養計劃,實施過程控制和效果跟蹤。鋼樁壓頭機是安裝公司鋼管樁生產的關鍵設備之一,是該公司上世紀90年代自己土法設計制作的。因使用年久,加之超負荷使用,液壓系統出現漏油、老化現象。設備部聯系外界維修人員與機電組一起利用雙休日進行大修:更換濾油器、液壓閥、液壓油、液壓缸密封套件,打磨伸縮缸內壁,通過維修后使鋼樁壓頭數量由原來的30只提高到45只,而且勞動強度也大大減輕,原先8小時完成的工作量,現在5小時便可完工。以3小時耗電100瓦、按工業用電每瓦1.2元計算,降低開支的費用是相當可觀的。
在設備檔案化管理中,安裝公司明確規定操作人員對設備運行情況要有記錄、可追蹤,并形成相應的考核制度,規范的管理使操作人員對設備平時的維保成為習慣,工作中一旦發現問題,會及時報修、主動檢修,減少因設備故障造成停產現象的發生。隨著定人定機制度的有效運行,安裝公司的設備管理工作更趨于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邵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