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司泰州項目部在傳統水工項目建設中,采用“四新”(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方法,使靖江二期碼頭工程獲得2011年度中交股份優質工程獎。
施工區域地質復雜,為解決沉樁時樁頂破損的“老問題”,項目部成立了QC技術攻關小組,確定樁頂破損率由7%降至3%的目標。他們對沉樁工藝從“頭”到“腳”進行升級:在“頭”上給樁頂包上環氧玻璃纖維布和鋼纖維,像安全帽般保護樁頭,大大地降低了樁頭破損概率;在“腳”下則化零為整,用整塊包裝箱紙作為單層樁墊,保證了樁墊厚度均勻、平整,在紙墊上再增加一個起緩沖作用的10厘米木墊,給樁穿上“安全鞋”……施工時加強對樁錘錘墊檢查、調整樁架垂直度、合理分布錨位,使樁頂破損率由原來7%驟降至1%。該項工藝革新不僅提高了質量,減少了返工時間,而且加快了進度,項目部在4個月時間里完成近800根水上沉樁和碼頭下橫梁的澆筑任務,得到監理、設計和業主單位的一致好評,QC小組被評為2009年江蘇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靖江二期碼頭工程,除了質量優良外,面層平整密實無龜裂。項目部為保證外觀精致美觀,對施工工藝進行反復研究對比,果斷運用了諸多新工藝:下橫梁采用鋼抱箍承重結構,基本杜絕了現澆橫梁底部與樁基交接處漏漿現象的發生;在碼頭面層施工中,項目部提出了“程序化,規范化、標準化”的施工要求,在面層砼澆筑時按照“梁槽、板縫——軌道槽砼——面層砼”的順序施工,在面層鋼筋鋪排綁扎時,采取鋼筋支架結合保護層墊塊的辦法,同時增加聚丙烯纖維新材料,在面層對應梁頂應力集中的部位設置了假縫,適當增加磨面機與人工抹面次數。更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部還專門配置精密儀器對面層的保護層進行檢測,保證其厚度與質量達標。這些新工藝的運用使面層平整如砥,基本消除了面層龜裂 頑疾。(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