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分公司承建的集美新城核心區市政道路一期工程A標(和悅路)、E標(杏林灣路)近日通過交工驗收,成為整個集美新城百億開工項目中率先竣工的兩個項目,獲得業主通報嘉獎。
分公司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依托先期中標的集美新城A、D標,在島內外一體化的建設中,以過硬的技術、快速的施工進度得到業主的贊賞,先后承建了6個工程項目:杏林灣路E標、杏林灣路上跨平臺、中央公園深坑處理項目、中央公園配套工程(集美塔)項目、新隆路項目、集美大道共同溝工程。
一期工程是廈門市加速城市化建設核心區的“三橫三縱”市政路網(含市政共同管溝)中的先行工程,工程進度直接關系到新城的建設速度。A標工程自2010年7月份進場以來,項目部克服征地拆遷的各種干擾,以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一亮相就得到了業主的好評,由此獲得了杏林灣路E 標工程。項目部反應神速,率先進入新洲大橋、杏林灣路、和悅路共同管溝施工。
新洲大橋長545米,是連接集美大道進入集美新城核心區的唯一通道。工期緊迫,他們協調交叉作業,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同時施工。便道擁堵,施工場地狹窄他們見縫插針。面對水上交叉作業干擾大,樁基必須嵌入5至7米堅硬的巖石,污泥層深圍堰容易坍塌等難題,現場技術人員深入分析,逐項解決,僅用6個月時間完成新洲大橋的主體工程,超前完成施工節點目標。
杏林灣路全長1.27公里,是核心區連接集美和杏林的重要通道。2010年9月7日開工后,在保證車輛通行的前提下,項目部積極協助做好廠房拆遷和管線遷移工作,采用中間突破,開挖部分路基,預埋管線,兩側拓展,有效創造了多個工作面,擺脫因拆遷滯后帶來的困擾。由于施工的快速挺進得到業主的認可,2010年10月,項目部又承接了市民廣場上跨平臺工程。
和悅路共同管溝總長6.74公里,是城區道路建設的咽喉部分,共同管溝布置成環狀,輻射到整個片區。共同管溝內設有供水、電力、通訊、信息、中水、雨污水等各種管線,并可通行管線安裝、維修的車輛。
共同管溝在福建省內是第一條,在國內也是罕見,施工無經驗可循。項目部從基礎平整、邊坡防護、防水處理,到懸拼安裝、水穩層加固等等采取了一系列工藝技術,保證了施工的質量。管溝內的構件精度要求很高,兩個構件間必須嚴絲合縫,分公司對預制件在出廠時都要進行試拼裝,安裝時,每一個管節的偏差小于1毫米。為了讓管溝能足夠承受住壓力,他們將水穩層改用了10毫米砼,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確保了施工質量。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近日在現場視察時,走進寬敞整潔的共同管溝,對廈門分公司的施工質量給予高度贊揚。(吳維燕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