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建筑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獎,2022-2023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在京揭曉。三航局參建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島隧工程、廈門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和世界會客廳3個項目入選。其中,廈門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是中交集團首個獲獎的軌道交通項目。
5年來,公司共有8個項目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島隧工程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擁有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該橋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
港珠澳大橋名雖為“橋”,實際卻是一項集橋、島、隧為一體的龐大工程。三航局參建的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是控制性工程,全長7440.5米,由6.7公里沉管隧道、兩個約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及兩段結合部非通航孔橋等部分組成。
回顧東人工島7年建設歷程,三航建設者自主創新、深入研究、不斷優化施工工藝,從僅用77天的“當年動工,當年成島”,到67.3萬方自主研發的擠密砂樁,從5200立方米的島隧工程單次混凝土澆筑記錄,到國內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建筑群,筑島鐵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建設奇跡。
2017年12月,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實現全線亮燈,具備通車條件,東人工島被成功打造成為伶仃洋上的最美地標。項目建成后,完善了國家和粵港澳三地的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公路網絡,加強了珠江西岸地區與香港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系,改善了珠江西岸地區的投資環境,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驅動力。
廈門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
三航局承建的廈門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項目,全長5.7千米,共3站2區間,包含新垵站、翁角路站、馬青路站,為地下明挖車站(局部蓋挖)。
該項目線路長、施工難度大,整體采用明挖、暗挖、蓋挖法施工,圍護結構涵蓋了灌注樁、地連墻、高壓旋噴樁等多種形式,涉及的工藝、工法繁多。
三航局負責施工的翁馬區間礦山隧道與長翁區間是廈門軌道交通2號線的兩大施工難點,施工環境極其復雜。其中翁馬區間礦山隧道為廈門軌道交通2號線最長的礦山區間隧道,長翁區間是廈門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中曲線半徑最小的區間。項目團隊不斷攻堅克難,全力抓好設備管理、安全風險管控、質量控制以及人才隊伍建設,成功積累了一整套成熟的地鐵盾構施工管理、技術和人才培養經驗,獲得業主及中交集團的一致好評。
項目線路輻射島外區域,建成后進一步提高了廈門市交通服務水平,改善人們出行條件,對廈門市發揮立體軌道交通網絡整體功效起到重要作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來源:二公司 六公司
文圖:于旻 黃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