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交集團數字化工作推進會暨數字化轉型交流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公布了中交集團2023年產業數字化百大應用場景獲獎名單。三航局4項場景進入前60強,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1項成果獲中交集團2023年度數智杯優秀案例。南通海洋公司作為獲獎代表在會上交流發言。
中交集團開展產業數字化百大應用場景及數據杯優秀案例評選,旨在通過數字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響應業務訴求,解決業務痛點,形成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優秀場景示范以及數據創新應用,實現案例資源匯聚,推動產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三航局緊跟集團數字化轉型發展戰略,積極落實產業數字化工作部署。自評選活動啟動以來,公司數字化管理部超前謀劃部署,按照評選要求,在公司范圍內發掘了一批涵蓋智能化管控、智能化生產等領域的產業數字化場景案例。經公司相關專家評審后,擇優推薦參加本次評選活動。獲獎成果充分體現了三航局聚焦主業的產業數字化發展成效,打造了海上風電、預制構件等產業數字化品牌。
南通海洋公司、六公司《管片智能化生產》榮獲一等獎。
本場景通過對管片生產流水線、攪拌站,工控系統、蒸養設備、水電氣采集設備、環境監測設備、地磅設備等進行集成,同時對接噴淋系統、電力運維云、綜合安防平臺、中交混凝土生產全過程監控管理系統 V2.0等系統,全面融入管片生產全過程,初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打造管片智能化生產場景。本場景先后在三航局所屬的6個管片廠進行應用,產品服務于廈門地鐵、福州地鐵和上海地鐵等11個項目。
港灣院、海峰公司《基于數字孿生的海上風電基礎結構智能監測與運維》榮獲二等獎。
本場景運用智能傳感技術、無線通訊技術、數字孿生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等手段,聚焦基礎結構受力變形監測、腐蝕監測、基礎及海纜沖刷檢測等業務。通過智能傳感器與智能診斷算法的結合,能夠及時預警風機的亞健康狀態和故障預警狀態,為風機結構安全評估和運維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確保海上風電場的健康運營。本場景在東海風電、如東風電、汕尾風電等37個風場中得到推廣和應用。
技術中心、南通海洋公司《海上風電超大鋼管樁生產全過程質量智能化管控》榮獲三等獎。
本場景通過自主研制控制設備和系統進行超大鋼管樁鋼板卷制與回圓的曲率控制、縱縫環縫焊接質量控制、管節周長與長短軸的尺寸控制以及整樁質量控制,全面提升鋼結構的制造精度和自動化程度,實現鋼管樁生產線的智能化。本場景應用制造的超大鋼管樁已服務了10多個風電場的建設,均已并網發電,運行穩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為清潔能源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能源公司《基于側掃聲吶的水下地形高分辨率測量》榮獲三等獎。
本場景通過研制自主產權的側掃聲吶目標檢測及海底地形反演軟件,解決了單條數據處理問題、人工進行障礙物識別、多條帶拼接和大區域海底地貌圖像獲取的難題,實現生成目標的三維形狀和高質量海底地貌圖像,顯著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作業成本。本場景先后為江蘇啟東、江蘇大豐、國電投、江蘇如東、中廣核等海上風電場項目的水下地形地貌、水下障礙物位置圖像獲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海上風電基礎結構監測及預警模型》榮獲中交集團2023年度數智杯優秀案例。
本案例致力于風機故障的早期預警及健康度評估,是聚焦于海上風電領域的數據創新應用,通過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和挖掘,實現了風機基礎病害及故障的早期智能預警。進一步優化數據反饋結果和改進風機基礎設計方法,實現從源頭獲取數據、從實踐中挖掘數據、在業務中應用數據。從風機的監測預警到風場的運維決策,不斷地積累數據資產,以海量監測數據構建了海上風電基礎大數據,賦能海上風電建設的設計、施工、運維等環節,為風電設計優化、建設施工、運維決策、延壽評估等業務提供數據支撐。本案例的成果推廣應用,以數據資產賦能海上風電建造與運維業務,實現產業數字化到數字產業化。
來源:三航局數字化管理部
文圖:范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