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司依托上海一系列城市標志性重大工程建設,打響了企業的品牌,在外高橋新港區、長江口深水航道、東海大橋、蘇州河水閘、浦東濱江大道建設中聲名遠播,這得益于上海改革開放后在城市建設上的加速度,使二公司有了展示雄厚實力的舞臺。隨著船舶制造業的崛起,二公司在船塢工程建設中成了建筑大花園里一支鮮艷奪目的牡丹, 不僅彰顯城市工業現代化水平,而且展示了三航企業形象。
自1996年10月中標南通20萬噸級船塢以來,二公司先后已承建了中遠、江南、滬東集團多達15座超大船塢。它們似鉆石鑲嵌在長江三角洲一片沃土上,成為中國造船業奮勇崛起的“排頭兵”。
1996年底,項目部浩浩蕩蕩進駐長江邊的一片荒灘,盡管當時誰也沒有接觸過船塢工程,“心里一點底都沒有”,項目經理印永興堅信,依靠在重大工程建設中頑強拼搏,攻克高新技術的鉆研精神,以及有來自清華、天大、河海等高等學府的青年大學生,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在船塢建造領域創造新的奇跡。他們懷著渴望展現自我的豪情,期待在這片荒灘上建成華東第一個超大船塢。
1997年8月底是船塢施工構筑240米長、15米寬、800根雙排圍堰鋼板樁合龍的第一個節點目標。這天,時任二公司黨委書記的潘業嗚,副經理馮炳忠、壽惠露等都來到工地。晚上,工地燈火通明,錘聲隆隆,生活區里空無一人,大家都來到了現場。閘門式的泄洪新工藝,使最后一根異型鋼板樁到位后,大圍堰巍然不動。此時工地上爆竹四起,船塢施工第一個節點目標順利實現,它的成功無可爭辯地證明了:三航人有能力、有水平克服任何艱難險阻,直到把大船塢建成。
在以后的兩年時間里,項目部接著攻克了船塢墻錨錠系統、超厚大底板養護、塢底承壓水排泄、塢口深基坑維護等一系列施工難題,如期建成了20萬噸大船塢。《新民晚報》贊譽二公司“一支赫赫有名的攻堅隊伍”。
二公司憑借南通船塢工程的優良業績,叩開了船塢、船閘領域的大門,又先后承建了外江南兩座船塢、滬東船廠船塢、長興島造船基地4座大船塢,以及目前正在施工中的靖江、崇明、南通等船塢工程。與此同時也博得了海外新加坡、緬甸等國業主的青睞,客戶門庭若市。曾經是小字輩的大學生們,如今個個胸有成竹擔當起了項目經理、項目總工、項目書記。
有資料表明:南通船塢在南通市的以港興市發展戰略中,帶動了整個南通市經濟;外江南船塢2007年造船總量達353萬噸,居中國之首,相當于2000年全國造船總量,長期造船能力為450萬噸,訂單已排到了2011年。
如今,飛速發展的上海造船業已成為城市經濟不謝的舞臺。當我們謳歌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帶來的變化,謳歌中國造船業奮勇崛起時,我們也為無畏無懼、聰明智慧的三航建設者喝彩,那是幾代人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碩果,用堅實的肩膀托起了三航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