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有限公司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EPC(設計施工總承包)的海外工程項目。
馬來西亞“首富”——馬石油第一次與中國建筑企業合作,由公司承建地處東馬沙巴州的尿素碼頭工程。
沙巴州1000多公里的海岸上第一個用PHC管樁的水工碼頭工程。
東馬首次豎立起2臺70噸舉力的大型起重設備——龍門吊,上書“中交三航”字樣。
沙巴州首次簽發中國建筑企業營業執照,“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成為外國建筑企業在沙巴注冊的NO.1法人單位。
由局有限公司港灣院設計,興安基公司施工的沙巴尿素碼頭工程作為馬來西亞石油公司資源增值加工的化工產品工程的出貨碼頭,歷時一年半主體告竣,這是三航進入東馬建筑市場的處女作。工程前期干得很艱苦,多磨難,但后期彰顯三航水上施工的雄厚綜合實力,成為第一個撞落終點紅線的領跑者,在贏得業主點贊同時還收獲了以上諸多“第一”。
確實,EPC工程改變了三航以往常常以施工單位、低端“打工仔”身份示人的固有形象,設計介入則添加了智能化的科技含金量,而施工方則體現了戰術運用靈活、執行力和野戰能力強的特點。
首次將PHC管樁作為水工工程的正選樁型,馬石油公司開始持懷疑態度。公司花了近5個月的時間,對業主作PHC樁產品介紹和科普說明,并讓他們到國內實地考察,提供大量的強度、應力檢測數據。這才使馬石油勉強同意吃PHC樁這個“螃蟹”。
沙巴州工業化程度低,沒有使用大型起重設備的先例。所以興安基公司決定將龍門吊從文萊運到沙巴時,沒有見識過龍門吊這樣的龐然大物的沙巴州海關和政府有關檢測、安全部門如臨大敵,從報關、運輸、安裝到調試,過這幾關歷時了4個月,最終龍門吊將五六十噸重的梁板高高抓起輕輕放下時,當地有關人員算是開了眼界。
再說沙巴州第一張發給外國建筑企業派司的事。興安基公司在剛踏上東馬時,根據東馬有關外國建筑企業投標必須拉上本國企業的規定,找了家當地規模不算小,但沒有工程施工經歷的企業作陪,這家企業只顧經營他們的養雞場,連辦勞工證等業務也幫不上忙,而業主撥下的工程款都得由這家企業經手。之后,興安基公司決定成為“自由人”,申辦營業執照。經過3個月奔波,逐漸摸清了門道,終于拿到了沙巴政府頒發的首本“外勞”派司,開設了獨立銀行賬號,這意味了三航可以在沙巴獨立經營各種工程業務,真正打開了局有限公司進入馬來西亞沙巴州建筑市場的大門。(樓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