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司構件工程處以“一流人才打造一流管樁”為理念,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設優秀團隊,生產精品管樁,因此獲得“全國交通建設系統工人先鋒號”稱號。
公開競聘“挖”來年輕副主任
“與人溝通是我的長項,在項目上的幾年,鍛煉了我現場管理的經驗和能力……”“我認為管理好車間,首先要管理好團隊成員……”去年11月,三公司公開招聘PHC管樁車間副主任,經過第一輪海選,8名35歲以下的員工經過專業知識、法律法規和管理知識的綜合筆試和近兩年的業績考核,順利進入復試環節。原大西鐵路分部副總工黃林才,憑借其思路清晰的競聘演說和筆試第一名的成績,成功當選PHC管樁車間副主任。三公司用“公開競聘”的方式,給企業有實力的青年提供了競聘舞臺,讓他們有了“閃光”的機會,同時也盤活了三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轉眼半年過去,這位“80后”副主任,每天跑工程部咨詢生產動態,與車間主任一起制定生產計劃。他隨身總帶著筆和本子,遇到問題就謙虛地請教。最近車間里新離心機安裝,黃林才每天和廠家技術人員一起爬上爬下,把安裝的要領與細節都記在本子上,有空時仔細琢磨。他的努力和認真得到了構件工程處領導、車間主任、員工的肯定。
職工大學堂成為勞務工“加油站”
構件工程處有間“職工大學堂”,每個月,這里都會聚集一幫穿工作服、戴安全帽的人,他們表情專注地聽著各種講座。講座涉及內容很豐富,有企業文化、安全生產、質量控制、設備維修、材料管理、工資分配等,也有方樁沉樁、灌注樁施工、路橋施工、水穩施工、QC活動、試塊試驗等技術講座。授課的老師都是構件工程處各個部門的技術主管和PHC管樁車間的管理人員。
構件工程處把講座聽眾從自己的員工擴大到勞務工,正如構件處主任揚中星所說:“車間從事一線工作的主要還是勞務工,他們雖然受過技術培訓,但大多數只知其表,不知內在的原理,只有懂得原理才會知道每個環節的重要性。”原先一線員工在修補管樁外觀時,只知道水泥漿“刷墻”似的直接涂抹,結果發現表面色差嚴重,又找不出原因所在。通過職工大學堂,技術人員給他們講授混凝土預料構件的原理,使他們理解了修補混凝土并不是一道簡單工序,必須有試驗站的配方,之后他們按照授課的知識點,調整修補材料,使外觀修補質量得到了提高,得到監理與質檢人員的表揚。
有什么樣的員工,就有什么樣的產品。三公司正是通過人才隊伍的建設,打造出一流的團隊和產品,保證了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