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三航局六公司承建的新疆烏尉高速WYTJ-09標段天橋隧道實現雙幅貫通,成為烏尉高速公路南疆片區首座雙幅貫通的隧道,標志著項目隧道施工進入收尾階段。
天橋隧道設計為雙向四車道,屬進、出口小凈距分離式長隧道,左幅全長1870米、右幅全長1914米,最大埋深473米,隧道圍巖以IV、V級為主,地質條件復雜多變,巖層破碎,且該隧道地處天山腹地高寒地區,有效施工工期短,工序繁多,施工難度大。
為保證隧道整體進度,項目團隊成立科技創新小組,精心制定施工方案,簡工序、創工藝、優工法,創新總結出適用于天山腹地長隧道的短臺階快速施工工法,該工法上臺階長10米,下臺階左右側錯開5米,是實現上下臺階同步推進、同步爆破、同步出渣、同步初噴立架、依次噴射混凝土的循環舉措。通過嚴格控制安全步距,杜絕了傳統長臺階工法中下臺階兩側拉槽施工現象,大幅提升了施工進度。
施工過程中,項目部主動踐行“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的理念,配置了移動式液壓仰拱棧橋、濕噴機械手、智能鋼筋焊網機器人、火焰等離子切割機、數控小導管沖孔機、數控鋼筋冷彎機等新裝備,構建全工序機械化施工體系,實現隧道施工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作業。有了這些數控設備作為支撐,危大工程作業面人數由傳統的18人減少到9人以下,提高了安全生產科技保障能力,有效降低了隧道施工安全風險。
隧道保溫是冬季施工的重難點,為保證冬季施工的工程質量,項目團隊采取為罐車“穿衣”、在隧道口設置防風門、在隧道內設置暖風炮、為料倉及拌和樓內供暖保溫、采用熱水拌和混凝土、建立無線測溫和定向測溫體系等諸多措施。并安排專人輪班對取暖設施進行看守,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面對復雜多變的地質情況,項目管理團隊尤其重視隧道的超前地質預報和監控量測工作,除第三方監測單位采用電磁波反射法及TSP法等技術進行超前地質預報外,項目部主動成立監控小組,加密對隧道初期支護進行嚴密監控量測,及時掌握隧道的收斂、沉降變化情況,同時將光纖網絡接入掌子面,實現危大工程作業面的實時監控,有效保障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控。
作為本標段的重難點工程,天橋隧道的貫通為后續附屬及路面施工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對推動烏尉高速早日建成通車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六公司
內容:李海斌 何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