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綠色的草地與灰白色的城市大道交織,朱砂色的跨江大橋連接著廣袤無垠的天際,有風聲自西南來,如波濤夜驚。
這聲與色的重疊,在株洲大地上蜿蜒出一首最壯麗華美的詩歌,這里就是即將煥新亮相的清水塘城市公園。
曾經的清水塘化工廠林立,工業污染嚴重?!斑@里空氣不好,土地有異味,大家都不愿意來?!笔鍏^霞灣新村村民這樣說道。
三航局株洲清水塘項目團隊入駐后,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論述,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對老工業區進行“重塑”,用科技創新之筆在這片污染的土地上寫詩。
廢土改造凈生態,環境治理起“首聯”
為還當地民眾綠水青山,首先要注重生態環境的改造?!拔覀儠劝焉⒙涞奈廴就羺R集暫存,然后再進行土壤的取樣工作。”環境治理攻堅小組成員苗進輝介紹道。
他佩戴口罩,無孔不入的刺鼻氣味沒有打倒他,“取樣是抓住‘害蟲’的第一步,容不得半點馬虎!”苗進輝擲地有聲的話語鼓舞著每一個人。
可是,挖出的污染土只有一部分可以進行“凈化”后回填,那剩下的污染土又怎么辦呢?“也許,我們可以想出一種更加節能環保的辦法”,項目部成員紛紛陷入思索。
面對困難,大家多次開展研討會議,最終確定與附近工廠合作,運用“資源化制磚”方式,將較好的廢土燒制磚塊。經過專業儀器設備的檢驗,資源化制磚浸出液完全符合排放標準。
“無處可去”的廢土渣就這樣變成了循環利用的寶器。項目部物盡其用,“變廢為寶”,以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落實清水塘環境治理,身體力行地詮釋環保意義。
研究創新固生態,技術設施筑“頷聯”
為更好助力環境治理,清水塘項目總工李業勛牽頭成立“博士創新工作室”,貫徹“技術創新+環保實踐”理念,組建以一位博士、兩位碩士為主體的環保技術團隊,在污染水土治理施工技術攻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作室還配套建立了高標準的環境實驗室”,李業勛博士笑著說。實驗室內配備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儀等數十種先進設備,硬件配置達到國家CMA認證標準,高科技含量的設備配置為項目環保治理保駕護航。
在進行清水湖生態改造時,為突破技術瓶頸,提高河流水質,項目成員查閱資料、開展實驗……辦法總比困難多!
最終,他們選取河流改道方式并著手進行生態改造,通過在湖底種植水草,投放肉食魚等方式,形成生態制衡,平衡湖泊生態環境。
與此同時,項目成員創新技術,在清水湖放置由兩層30公分粘性土加一層防水毯組合而成的“防滲”夾心層,形成“夾心餅干”式防滲處理,鞏固防滲、凈化生態,為項目生態環境治理打通新思路,注入新力量。
品牌示范護生態,黨建引領續“頸聯”
作為清水塘項目部的黨支部書記,袁春飛始終認為:“黨旗所向,就是我們要到達的前方。”
項目黨支部向八公司黨委申報創建三航局“黨建品牌”,明確“打造‘綠色’清水塘”的創建主題,始終圍繞環境治理工作,以聯建共建、志愿服務等有效載體,不斷豐富黨建品牌創建內容。
“難題在哪里,黨員就應該出現在哪里?!痹猴w在黨員大會上說道。清水塘項目部通過“黨建+生態”模式,統籌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在環保方面不斷發力,走出生態振興新路線。
凝心聚力穩生態,綠水青山落“尾聯”
清水塘環境治理開展以來,有太多感人的事例在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有秉持“念茲在茲,枝葉總關情”情懷的黨員先鋒胡晶,為搬遷地區老人們送去關懷與問候;也有懷揣“砥礪深耕,厚積而薄發”韌勁的攻堅小組成員張恒勇,為工作不舍晝夜,只為尋找更加綠色節能的治理路線……
“我們做的是環境治理,意味著算的就是一筆長遠賬,不能只看眼前!”
“國家現在正在積極倡導‘無廢城市’,我們為什么不去響應號召呢?”
點點滴滴的話語匯聚成磅礴的精神力量,為清水塘環境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堅實力量。
這首由清水塘項目部書寫的詩歌正在株洲釋放出無限“能量”。這里產業換新,綠色轉型,干凈整潔的城市面貌迎接著每一個人。
朱紅色的清水塘大橋在江上如一彎新月,默默守護著這座充滿歷史意蘊的城市,也靜靜期待著關于科技、關于文化、關于可持續發展的新故事。
來源:八公司
撰稿:肖屹嶼 陳思
配圖:肖屹嶼
統籌:舒鈴媛
副主編:史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