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強化人才支撐方面,要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人才工作放到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要戰略位置,為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擘畫了新的藍圖,在全社會引發強烈反響。
作為經濟發展“主力軍”和“壓艙石”的國有企業,我們必須毫不猶豫站在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政治高度,把人才強企作為一項戰略性工程來抓,不斷推動人才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
鳳凰非梧桐不棲,我們必須要有“種好梧桐樹”的決心和信心,充分提供陽光雨露,勤快施肥松土,才能引來鳳凰筑巢,聚英才而用之。
以“戰略布局”壘土搭臺,為人才之樹提供成長土壤。
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布局具有針對性的人才戰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設置總體目標,明確計劃和任務,按照路線圖、時間表,配套編制人才發展規劃,堅持系統謀劃,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和人才布局,才能保持競爭力,推動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今年8月,在中交集團人才工作會議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彤宙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集團在人才工作方面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強調要以“六化”建設為抓手,打造“三大高地”、實現“五大突破”,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兩步走”,確保到2035年,全面建成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助力公司進入“全球化中交”時代。宏大而具體的戰略部署,為中交“鳳凰樹”提供了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以“制度建設”筑牢根基,為人才之樹播撒陽光雨露。
制度是激發人才內在創新活力的關鍵因素,建立科學、系統的人才培養制度,是實現企業人才戰略目標的根基保障。其中的選人制度、培育制度、薪酬制度、考核制度、激勵制度、晉升制度等,都是助力企業“鳳凰樹”茁壯成長的陽光雨露。
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尊才愛才理念貫穿始終,健全人才培養機制,落細人才服務保障,完善激勵引導手段,倡導“價值創造”,切實提高人才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激發活力、共謀發展。
以“創新思維”施肥松土,為人才之樹打造成長沃野。
體制機制建設是推進人才工作的核心要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推進人才工作制度和機制創新,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制度障礙,營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的良好環境,不斷提高人才競爭力。
公司“十四五”人才建設和發展規劃提出要健全完善人才考核評價機制,研究“職級分開”干部提任中層干部的辦法以拓寬選才渠道,通過優化各類人才橫向與縱向互通、立體交叉的職業發展通道,探索小型化、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活動。這些,都是“創新思維”下激發出的方式方法,是優化人才培養工作的不斷嘗試,是在為“鳳凰樹”施肥松土,打造成長沃野的不懈努力。
關山飛越,鵬程萬里。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需要培育更多的骨干人才。隨著公司人才強企戰略的實施,創新攻關、技能提升、帶徒傳技的深入開展,項目一線、專業基層單位皆成為“作戰部”“練兵場”,讓我們在這個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的新時代、好時代里,種樹引鳳,聚才用之,深入貫徹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奮力開創高質量人才發展新局面。
來源:六公司
文字:黃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