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國交建,就沒有這條‘環城路’?!?/span>
——福貢縣上帕鎮臘吐底村俄奪底自然村第二書記阿南肯感慨道
阿南肯口中提到的“環城路”,其實是連接易地搬遷安置點和村級主干道的一條路。短短4個月內,“環城路”便修通,將村里唯一一條上山不足一米寬的石板路變成了4米寬的水泥道,還從各家門前通過,實現了“家家通”。
上帕鎮臘吐底村是福貢縣計劃建設的117個易地搬遷定居點之一,建設地點位于臘吐底村俄奪底自然村丁發比地塊,項目規劃新建安居房50套,總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戶均120平米,惠及50戶20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78人)。
建設過程中道路問題卻“卡了脖子”。連接村級主干道的道路又窄又彎,大型運輸車輛根本無法上道?!皼]有辦法,所有建設物資全靠肩挑背扛,價格成倍上漲。人難出去,東西運不進來,一塊磚背上去要翻幾倍?!卑⒛峡险f。
要想富,先修路,對于地區發展而言,道路就如同身體的動脈血管一樣。修一條通往山下主干道的路,打通“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然而,建設這樣一條道路,一開始就面臨尷尬:由于地方財政吃緊,有40萬元的資金缺口無法補齊。
項目地標物效果圖
公司掛職福貢縣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李常智兼任臘吐底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當他在調研中獲悉這一情況后,便立即和公司領導溝通。責任擔當下,公司決定提供40萬元資金,來彌補這塊缺口,好讓當地百姓盡早搬遷致富。
資金缺口補齊后,李常智便投入到項目實施中。然而,一進場就遭遇征遷難題。由于搬遷安置點位于城鄉結合部,村民在征遷問題上始終達不成一致?!袄相l們,我們修這條路,就是為了山上的鄉親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蹦菐滋?,這樣的話李常智說過無數遍,終于打動了設置阻撓的村民,征遷問題迎刃而解。
2017年6月,項目正式啟動。這時,進度緩慢又成了項目面臨的又一個難題。由于上山路窄,大型施工設備無法上去,只能全部依賴人工作業,進度不可避免慢了下來。李常智回憶說,“當時最先進的施工設備也就是一臺小型挖掘機。”為了保證修路進度,李常智連續一個多月吃住在現場,工人們也加班加點搶時間。4個月后,他們硬是靠著雙手,挖出了一條3.2公里的主干道,這期間,光磨破的手套就有幾百雙。
除了想盡辦法用最快的時間讓“毛細血管”暢通,李常智還精打細算,將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他的話說,就是要“好鋼用在刀刃上”。搬遷安置點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78人,為早日幫助他們實現脫貧目標,李常智在招工時,盡量考慮建檔立卡戶有勞動能力人員,還做到同工同酬。村民們不停地夸獎:“李書記很貼心,通過他,我們都知道了中國交建!”(二公司 張緒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