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平原的雨季,瓢潑大雨帶著一往無前的決心,“轟炸”了半個多月,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趨勢。這可把三航局漢江二橋項目書記張德運急壞了,憂心天門市多寶鎮團結村村民們出行難。
漢江二橋項目施工圖
原來,團結村之前是當地的貧困村,村民進出的村道是一條土路,一下雨就成了爛泥潭,坑坑洼洼、滿目瘡痍。別說人走,就是車走都得費上一番工夫,一不小心,就會濺一車泥。遇上這連天的陰雨,路況更是不堪。
項目早期,在一次和村支部的黨建聯建活動中,張德運了解到了這條村道的狀況,但出于項目早期工料匱乏,項目部當時并未有能力施以援助。出梅后,天剛放晴,張德運便趕往團結村調研了現狀。去的路上,看著滿是泥濘的道路,他打定主意:“一定要幫鄉親們把這條‘水泥路’修一修,方便出行?!?/span>
一入村,張德運就馬不停蹄找到了村支書帥江林說明此行的來意。帥江林面露喜色道,“這真是太好了!”但談起這條“水泥路”的往事,帥江林緩緩嘆氣,“哎,這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了,我們也是沒辦法!村里這個狀況,資金非常緊張,為這段路做硬化,村子拿不出這些錢,居民更沒有能力湊出錢來。何況簡單的處理吧,一下雨還是得壞。我們就這個問題也討論過很多次,但遲遲沒有下決心?!?/span>
翻新的水泥路
“所以,種種原因這才讓路一直‘爛’著?!睅浗譄o奈地說道,“你們要真的幫我們把這條路修好,我替團結村的父老鄉親們說聲謝謝。”
離開團結村,張德運趕回項目部連夜召開了研討會,向大家提出了幫助團結村修路的想法。話音剛落,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但在一片贊同聲里,卻出現了“雜音”。“項目生產也得加班加點,援助村子的工料和人員又該怎么分配?”提到關鍵問題,大家面面相覷、陷入沉默,誰也拿不出好的解決方案。
張德運突然想到,在調研時,村子里正在進行危舊房屋改建的工作,不少房基材料被堆存在田野,廢舊的磚石可以用來做路基墊層,剛好可以解決材料的問題,項目部只需要提供一部分混凝土既可。
“人員也好辦,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咱們大家一起上,就能把俗話改寫成‘眾人鋪路鋪得快’!”測量員王文博補充說。會議一直持續到深夜,敲定了各項事宜,大家下定決心要幫團結村的鄉親們辦好這件暖心事。
為了盡快讓鄉親們便捷出行,項目部調配了各種專業機械設備,張德運每天都在現場“盯梢”,員工們也不舍晝夜,利用施工空隙推進進度。十多天后,破舊的“水泥路”變成了嶄新的水泥路??粗不穆访?,張德運笑著說:“以后鄉親們出門就方便多了?!?/span>
正式交付那天,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媽緊緊地握著張德運的手,眼含淚花說道:“你們可真是好人啊,修好了路,我們的子女回鄉也方便多了!”
幫村民采摘葡萄
沒多久,項目部幫團結村修路的事就在“圈內”傳開了,上門求助的愈發多了起來。這不,劉淌村的村干部羅文成就找到項目部幫助解決眼下的難題。原來,八月葡萄馬上要上市了,可短時間內找不到足夠多的采摘人員,而采摘期又短,不及時摘取,葡萄就要爛在地里了。張德運二話不說就答應:“老鄉別著急!我們一定盡力幫助村里解決問題?!?/span>
說干就干,張德運號召項目黨員、團員組成了采摘小組,走進田間地頭。盡管天氣悶熱,汗流浹背,但想到能夠幫助老鄉解燃眉之急,大伙兒干勁十足,沒過幾天就“結束戰斗”。后來,團結村、劉淌村聯名給項目部發來感謝信:“三航局值得信賴!”
來源:二公司
圖文:張 序 張 迪
編輯: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