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晚間,紅崖山隧道內燈火通明,斜井左洞大里程開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設備轟鳴聲和工人吆喝聲響徹一片。正在掌子面作業平臺巡查的工程部部長陳浩突然發現手持的瓦檢儀瞬時檢測瓦斯濃度直逼允許上限。
紅崖山隧道是三航局迄今為止承建的最長高速公路隧道,也是廈門分公司負責施工的首座瓦斯隧道。瓦斯隧道施工對于該工程項目是一個新領域,更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設備暫停,開挖停止”,陳浩第一時間下達了暫停施工的指令。緊接著,隧道瓦斯監控系統發出警報,他立即組織施工作業人員迅速撤離。出洞后迅速安排電工切斷洞內施工用電,同時將洞口風機功率調到最大保證洞內通風,設置警戒線禁止任何人員進洞。
確保所有人員安全撤離后,陳浩便一直守在洞口值班監控室內直到深夜。當瓦斯濃度值降為0后,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離開。
對于隧道專業出身的他來說,施工中遇見瓦斯也是第一次遇見,不等天亮便開始著手查閱相關資料,學習瓦斯相關規范和施工案例。并積極向監測治理單位“取經”。在一周內制定出了一套適用于現場實際的管理制度與施工方案,并得到專家論證一致通過。
方案有了,但落實卻成了困難。原來,恢復生產后,開挖班班組人員對新制定的瓦斯隧道施工方案很不樂意接受。以進洞制度來說,本來只要執行門禁和禁明火制度就可以進去干活,現在還要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動火審批等制度。“這么多環節,還讓不讓我們干活啊。”制度得不到落實,又是一道難題擺在陳浩面前。
“身為黨員,就是要想在先,沖在前?!鄙頌辄h員的陳浩把辦公室搬到現場,與作業班組同吃住。并通過在施工作業人員中開展瓦斯隧道施工培訓、瓦斯知識有獎競答等來不斷提高大家思想意識、帶動制度執行積極性。每天在班前以身作則,自覺接受檢查、及時審批動火等作為來感召大家。秉承“強通風、勤監測、禁火源”九字方針,守住了這道安全門,保證了瓦斯工區有序安全地度過危險期,使項目在低瓦斯隧道領域施工中產生了新的突破。
都說“做工程,不僅要會干,更要會算”。工程變更是施工過程中保證施工安全質量、完善工程設計的重要程序,更是項目二次經營管理的重要舉措。因云貴川特殊地貌,項目橋梁、隧道、路基變更量大,為了及時完成計量申報,身為工程部長的陳浩主動啃下了這根“硬骨頭”,帶領部門技術人員及時復核工程量,歷經60天,將前期變更資料理順進行上報。項目部大樓里,工程部每天加班已成常態,他總是每天最后一個熄燈離開辦公室。
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總是一個接一個,身為一名“90后”黨員,陳浩總是堅信“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對于他而言,能夠盡其所能在云貴高原上架起一座座橋梁,打通一個個隧道,才是最重要、最有意義的事。今年7月,陳浩被評為三航局“慶祝建黨100周年優秀共產黨員”。
來源:廈門分公司
作者: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