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王維筆下的水墨漢江。漢江不僅有雄渾壯闊的景色,還擁有顯赫“地位”。它是國家戰略性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也是長吻鮠、瓦氏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資源保護區,這里的一草一木不容踐踏和破壞。
2018年11月,三航局二公司348國道沙洋漢江公路二橋工程破土動工,進場伊始建設團隊就約定:“不僅要把‘二橋’建成‘發展橋’,還要建成‘環保橋’。”
19號鋼棧橋施工平臺
項目團隊合影
項目部通過摸排發現橋梁樁基鉆孔時產生的泥漿和機械產生的油污是環境“頭號”威脅?!罢业搅嗽搭^,事情就好辦多了”,項目經理黃成表示。
但施工并未按照既定“劇本”呈現,實際操作遠比想象中復雜。工程建設剛開始,主墩圍堰施工就給項目團隊來了一個“下馬威”。
大橋4個主墩全部位于水中,需先成圍堰創造干施工條件。項目團隊在綜合考慮地質、水位、環保和圍堰整體穩定性后,鎖定鋼板樁圍堰。但項目鋼板樁圍堰要求采用長27米的鋼板樁,而傳統鋼板樁每根長12米或18米,這樣就需要對鋼板樁進行焊接,由此形成的焊縫在遭遇外界施加的壓力超過承受值時,可能會斷開,有嚴重的安全隱患。由此可能會帶來圍堰坍塌,泥漿外泄,污染水質等惡果。
項目部發動全部力量商討對策。就在大伙苦思冥想之際,黃成無意中從合作伙伴口中得知進口的定型拉森鋼板樁適用水中基坑支護,正在建設的潛江大橋圍堰支護就是采用的該類樁。于是,黃成和技術員們立刻前往潛江“偷師”,證實可行。
“相較于普通的鋼板樁,它一次性加工成型,無焊縫,長度剛好,還具有更高的強度和韌性,能大大提高圍堰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因基坑變形而出現泥漿直排,污染水質的概率”,黃成說。
圍堰穩固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杜絕樁基施工污染才是最關鍵的。黃成和團隊運用循環利用的原理,從減少泥漿量,又能滿足護壁泥漿的需求出發,在數次的研討和試驗后,自主研發和設計了一個泥漿循環鉆孔系統,即利用鋼管連接相鄰樁基護筒,使之形成一個整體,這樣上一根樁產生的泥漿可流入相鄰護筒,以降低泥漿外溢和污染風險。同時通過優化后,又能形成新樁孔的護壁泥漿,實現循環利用。
項目員工檢修設備,杜絕油污
一番嘗試和努力后,泥漿循環鉆孔系統在處理正常泥漿上功效顯著。但項目團隊未掉以輕心,因為廢漿處理才是“心頭大患”。一時間,技術人員又陷入了思考。
這時,有人提出“廢漿采用專門運輸車輸送至指定棄土場棄漿。”“不加以處理,會造成周圍環境的污染,不是我們建設的初衷”,項目總工李帥提出異議,“不如,引進泥漿分離器試試。”
“其與打稻機有異曲同工之妙,借由將稻谷的殼和米分離的原理,將砂礫和水分離來處理樁基施工的廢漿問題,環保效果特別理想”,李帥進一步解釋道。
項目員工檢修設備,杜絕油污
項目部經過綜合考慮成本及效率后,引進這位“環保大咖”來對付廢漿?!斑€別說,效果真是立竿見影”,黃成滿臉喜悅。這種泥漿處理設備通過一根導管將廢漿箱里的泥漿吸入分離器,經過分離后,水從另一根導管再次排入泥漿池,短暫沉淀后可直接排放,分離的砂礫土從另一端排出,可直接運至棄土場進行堆放,既節省了存放空間,也避免了環境污染。
項目團隊全力破解泥漿污染的同時,也積極尋求對付油污之策。起初,項目部每天對大大小小11臺機械設備不厭其煩地進行檢修,并定期更換油封,以此杜絕油污。
去兄弟單位“偷師”,進行技術交流學習
然而,盡管每天檢測,實時監控,問題還是出現了。在19號主墩樁基作業不久,附近水域出現了油污懸浮物。項目團隊意識到檢修、更換不是上策。
面對問題,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對所有可能漏油的機械設備進行‘隔離’作業,即用彩條布封底、收集漏油,然后集中聯系專業的回收機構處理?”
“可以嘗試,成熟后推廣”,黃成一錘定音。項目部隨即選取漏油可能性最大的反循環鉆機展開試驗,在底部鋪設彩條布,并備好棉紗、吸油氈等待作業完成,以備清理。
“完美!”成孔作業一完成,大家便迫不及待揭開彩條布,發現所有的油污都被彩條布接住了,一滴都沒有外漏。這之后,所有的機械設備都穿上了彩色“新衣”。為做到萬無一失,項目部還將所有機械與江面接觸的水域全部鋪設塑料覆膜?!昂敛豢鋸埖卣f,‘隔離作業’讓我們做到了滴油不漏”,黃成自信地說道。
環保工作緊隨工程施工不斷推進,未有絲毫松懈。項目團隊通過積極開展“保護漢江水源”志愿服務,撿拾漢江邊不可降解的垃圾等,定期給漢江“洗澡”,用心呵護著“水清、河暢、岸綠”的秀美風光。
而今,每當晴空萬里,施工附近水域不僅經常能見到成群結隊撒歡的魚兒,還能見到許許多多慕名而來的垂釣者前來“打CALL”,他們說:“這家施工單位的環境保護做的真不錯!”
來源:二公司
圖文:唐婉琦 張 迪 賀新尊 江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