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6時50分,南澳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現場傳來捷報——最后一臺風機21號的吊裝工作順利完成,至此,歷時189天,南澳海上風電項目圓滿收官。
南澳海上風電項目位于汕頭市東部、南澳縣南部海域的勒門列島附近,距離北側南澳島最近距離約11.5千米,距離西側汕頭市陸地最近距離約18千米,場址規劃面積約18平方公里,水深21-24米。施工內容包括17臺7.0兆瓦風機、一座海上升壓站基礎以及相關安全監測工作。
未雨綢繆,合理決策搶工期。海上天氣多變,施工現場海況復雜,項目團隊不但需要時刻關注未來7到10天的天氣及海況預報,還需要判斷未來幾天合理工序,一旦確定方案就要爭分奪秒。項目部從開工以來,就秉承著“高效、專業、務實”的理念,從前期施工準備、施工組織設計和實施等多個方面入手,全盤考慮,科學安排,抓好各個環節的銜接,確保工程項目能夠規范有序推進。項目部從前期準備階段就制定了各類專項施工方案、突發狀況應急預案等,并經反復研討和論證,盡可能把施工方案做到盡善盡美,為項目順利施工奠定基礎。在施工組織階段,項目部針對天氣、水流等對沉樁作業帶來的影響,多次組織召開了技術研討會,專題研究施工工藝和組織設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施工方案,并進行反復推演,優化施工工藝和組織,確保沉樁施工能夠順利推進。
主動出擊,巧妙措施渡難關。由于今年是海上風電“搶裝潮”的收官之年,風機安裝船資源緊缺是項目團隊面臨的一大挑戰。項目團隊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充分利用多方資源,協調多方力量,深入國內國外船舶租賃市場調研,積極尋找施工資源,以行業內船舶共享、舊船升級改造等措施,順利打開了風機安裝施工面。項目團隊統籌外部環境,融合外部關系,做到船到證齊,為項目勝利施工提供了堅實保障。
小心求證,技術賦能新速度。在施工過程中,項目技術團隊要結合海域地質條件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施工方案,優化施工工藝,做到“一機一方案,一吊一總結”;另一方面,科學調配船舶配置,項目部結合現場實際工況,多次開展研討會,編制了詳實的施工方案,經過專家反復研討和論證,最終選定主力船頂對涌浪方向的站位方式,減小和消除了風場海域長周期涌對作業時間的影響,延長了作業時間、增加了作業安全性,做到了分秒必爭,創造風機安裝新速度!
統籌協調,安全防范守“紅線”。風場周圍有大大小小幾十艘船舶在航行,場內還有已完成的風機基礎、海纜、臨時航標及錨浮筒,場外是繁忙的航道,加之惡劣海況影響,項目部在進行船舶航行、補給、拋錨、??考罢{遣時均提前統籌考慮、科學規劃、確保安全。在疫情常態化情況,現場實行人員出海先報備、安全培訓交底,上船前戴安全帽、穿救生衣、戴口罩、量體溫、查驗“二碼一苗一報告”,上船后進行登記、再交底,海上人員組織輪班上岸打疫苗、做核酸,確保施工安全萬無一失。
在189天緊張籌備和艱苦施工中,所有船機設備、人員二十四小時待崗,“見縫插針”“找縫插針”“鑿縫插針”搶工期、爭進度。三航風電人以決戰決勝的意志,超強的抗壓韌性,齊心協力、不畏艱難、吃苦耐勞、敢于創新的奮斗精神,圓滿的完成了任務,為打造中國海上風電第一金質品牌再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