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7日傍晚,江蘇省重大項目(如東海上風電場)——三航局協鑫如東H13號海上風電項目主體工程圓滿完成。項目團隊舍棄了中秋和國慶假期,夜以繼日,采用“快”、“新”、“奪”、“搶”、“聯”五字訣,頂住風機“搶裝潮”巨大壓力,戰勝惡劣海況,為祖國母親72歲生日獻禮。
三航局協鑫如東H13號海上風電項目工程包含30臺5兆瓦風機單樁基礎、風機安裝及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施工,總裝機容量15萬千瓦。
項目整體進度——“快”字凸顯三航速度
H13號工程從沉樁、升壓站安裝施工到風機安裝完成整體歷時129天,受臺風、雨天、涌浪、風況等因素影響,實際有效工作天數為75天。為確保項目如期履約,項目團隊不斷優化安裝方案和鋼結構生產工序,主動調配置換船機資源,實現36小時完成3根大直徑單樁淺灘沉樁,并在8月創造了單月19臺風機的安裝新紀錄。最終提前24天完成三航局立功競賽節點目標。
升壓站施工——“新”字凸顯三航智慧
6月7日,H13號海上升壓站模塊吊裝完成。H13海上升壓站上部模塊凈重2556噸,設計安裝位置初始泥面高程在負5.5米左右,水深不足,超大型海上起重船無法進出施工區域。面對這一難題,項目部提出“化整為零”、分體式結構安裝新方案:即將整座升壓站分為5個獨立模塊,先組合運輸至施工點位,再實施分體式安裝,像搭積木一樣建設海上升壓站,有效化解船機不適配的矛盾。
為保障工程順利實施,項目部提前利用工程軟件,模擬分析出每個模塊吊裝可能碰撞干涉的地方,針對每個模塊采取不同落駁方向和船位布置。同時,對每個模塊的尺寸和重心偏移量精確計算,設計出多點吊梁,并采取雙鉤抬吊工藝,極大提高了每個模塊安放對接的精度,使之達到設計標準要求,最終圓滿完成了5個模塊的拼裝。
沉樁作業——“奪”字體現三航作為
風場沉樁開工建設以來,面臨著淺灘施工和沖刷嚴重兩大難題。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船舶“快進快出”,奪取每次漲潮落潮時間主動權。
在此期間,22-24號機位是最“難啃”的骨頭,三個機位位于風場中部,是泥面標高最淺的機位。在生產進度巨大壓力下,現有打樁船只有在8月份初及以后每月為數不多的大潮訊期間才能進點施工,而這三個機位的沉樁任務關乎著項目整體進度。
項目團隊主動調配置換船機資源,提前對以目標機位為中心半徑100米范圍進行精掃。在船舶進點施工前一兩個潮水利用測量船,對目標機位潮流方向進行實測,確保船舶順流布置,減少船舶受橫流沖刷。在此基礎上,項目部制定詳盡進退點方案,解除了“心腹之患”,圓滿完成業主八月底沉樁施工全部結束的要求。
物資供應——“搶” 字體現三航魄力
江蘇如東海上風電行業自2020年開始進入“搶裝潮”,海上風機基礎及風機塔筒基本為一家公司生產。如東當地多個風電項目同時施工,導致物資供應鏈形勢尤為緊張,以“虎口奪食”來形容亦不為過。
項目部組織供應鏈小組,在項目籌建處的傾力支持下,整理鋼材制作周期,提前兩月進行鋼材采購,確保了鋼結構生產的提前性和連續性;優化鋼結構生產工序,加快了單個鋼結構的生產速度,提高了整體工效;根據每月不同的潮水和氣候,合理確定出運碼頭,將同步制作、同時制作、錯時制作三種組織模式交替使用,確保了物資出運順暢;知己知彼,收集研究周邊項目施工進度和海況條件,和項目籌建處一道,與供貨廠家商討供貨計劃從而保障項目部供貨需求。
風機安裝——“聯”字體現三航協同
“利凱,現在潮水不夠,塔筒運輸駁無法靠泊你船,讓它靠泊到我這里,給你提前做風機安裝前準備工作,可以節省三四個小時。”“謝啦,兄弟,這樣一分鐘都不會浪費,真有你的。”項目部高度重視船舶資源調配,加強船舶之間的聯動。項目部三艘風機安裝船根據各自的船舶性能,分別擔負起不同的任務,充分發揮現場船舶性能優勢。廣袤的海面上,船舶之間彼此呼應、團結協作、分秒必爭,單月安裝19臺風機,刷新了該工程建設的新紀錄,為該項目如期并網發電創造了先決條件。
建設期間,在業主單位的精心組織下,在局有限公司和分公司黨委正確領導下、總部各部門大力支持下,各基層單位協同配合下,項目團隊顯擔當、展作為,凝聚集體智慧,發揚務實作風,狠抓執行力建設,順利完成風電搶裝潮這場“大考”。
在此期間,項目部嚴格執行“一機一案”、“三級交底”及領導現場帶班制度。先后克服了海況惡劣、地質條件復雜、施工窗口期短以及風電搶裝潮帶來的船機資源緊張等一系列難題。在保障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科學決策,“搶風頭,趕風尾”,統籌協調現有船舶,有效保障了項目高效有序推進。
后續,項目團隊將繼續保持安全高壓態勢,全力以赴完成收尾工作,擦亮“三航風電”品牌,助推江蘇省重大項目(如東海上風電場)建設,助力國家“30.60”雙碳目標實現。
三航局協鑫如東H15號、H13號海上風電項目70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后,年上網電量可達9.2億千瓦時,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約2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8萬噸、減少灰渣11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