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來自湖南湘西的信件,穿越千山萬水,跨越兩千公里的路程,寄到了三航局浦東分公司手中。信中寫到,"中交三航的叔叔阿姨們,我是你們從二年級就開始資助的小朋友張成……你們資助我們,是因為你們的內心十分美麗"。信是由浦東分公司援助的湘西小學生所寫,文筆稍顯稚拙,字句略有不通,卻讓人紅了眼眶。
十年前,由于一個偶然的機會,三航局浦東分公司的雙手緊緊握住了湖南湘西貧困山區小朋友們的手,于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就這樣誕生了。
情系山區,捐款捐物獻愛心
2005年,由湖南省來滬掛職干部牽線,浦東分公司開始援助湖南懷化市芷江縣五郎溪小學,來自大都市的浦東分公司與湘西偏遠山區的孩子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十年來,浦東分公司不僅捐助現金,還為希望小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質援助,根據不完全統計,先后捐贈了20多臺電腦及打印機、200多套學習用品和大量體育用品,捐款捐物總額約十五萬元,這一連串的數字,無不凝聚著三航人拳拳愛心。此外還有很多三航員工到現場后慷慨解囊,以及員工自發送去的學習用品和禮物。在這十年間,浦東分公司轉型發展一度遇到了苦難,至今也未能完全走出困境,分公司團委負責人換過多任,但在分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湘西助學的愛心火炬卻始終傳遞,未曾中斷。
結對救助,錢款物親送到手
湘西助學活動之初,三航局浦東分公司領導就考慮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將助學活動長期維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分公司想出了自己的方法,每年由公司團委牽頭,與當地團縣委及學校接洽,確定援助學生名額和捐款金額,隨后由各黨支部向員工發出愛心倡議,并選派代表參加。
同時,浦東分公司要求學校確定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后,與分公司黨支部一一結對,不輕易更換人員,從二年級持續到六年級,確保援助的持續性。五郎溪小學位于湘西大山之中,山高坡陡,路況極差,但每年分公司的員工們都帶著電腦和學習用品等幾大箱禮物,乘坐20多個小時的火車,從上海趕到湘西,再從縣城乘坐兩個多小時的汽車,一路顛簸到學校,很多員工盡管暈車嘔吐,但依然堅持親手把欠款和學習用品送到孩子們手中。
2012年,芷江團縣委書記郭峻曾說過,他們這里接待過很多援助的單位,但很多人都是走走過場,把禮物和欠款扔在縣城就離開,"只有中交三航,每年都不畏辛苦,堅持送到小朋友手中"。
真愛無言,點燃希望之光
五郎溪小學位于湖南省芷江縣45公里外的深山之中,目前有7個教學班,17名教師,在讀學生163人。該學校位于中國第二階梯分界線--湖南雪峰山的大山深處,平均海拔600多米,當地以侗族和苗族為主,交通閉塞,耕地匱乏,缺少經濟來源,生活方式極其困苦,絕大部分家庭甚至一天只吃兩頓飯。
當地教育狀況也不容樂觀,五郎溪校長表示,當地學生90%為留守兒童,學生父母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一般只能過年回家,甚至由于省錢等原因,好幾年才能回來一次。很多學生離學校較遠,每天上課需要翻過幾座大山,最遠的一個上課甚至需要走上3個小時。而且由于家庭困苦,很多小孩營養不良,發育明顯遲于城市同年齡兒童,且輟學率較高,然后出門打工掙錢,很多年輕人十七八歲就結婚生子。
十年中,三航局浦東分公司援助的湘西學生,多達200多人次,其中有多名受扶助的學生后來考上了大學,更有幾名學生考上了中南大學、湖南師大、華中師范大學等名牌高校,改變了人生。
2014年,希望小學在教室里舉辦了一個簡短的捐贈儀式,主持儀式的是學校的青年老師譚海燕,談及中交三航持續多年的援助,"沒有你們的援助,我們走不出大山",不由地聲帶哽咽,潸然淚下,原來當年她就是當年分公司援助的一名學生,后來考上了長沙第一師范,畢業后回校任教,不由地讓人唏噓感慨。
心懷感恩,注重愛心教育
多年來,三航局浦東分公司一直把"愛心"教育作為員工思想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并把捐資助學活動作為愛心教育的重要載體。根據短期捐助并不能徹底改善該校教學條件與生活條件的實際情況,三航局浦東分公司將該校作為公司員工愛心教育的基地,長期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并且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青年員工代表深入學校體驗生活。
上海到湘西距離遙遠,但我們并沒有選擇快捷的飛機,而是長達20多個小時的火車。到達學?,F場后,除了與結對幫扶的學生會交流互動,留下了聯系方式,還安排家庭走訪。通過愛心活動,很多員工感觸很深,看到孩子們條件艱苦,很多青年當場又掏出錢包。來自構件項目部的青年何鵬飛表示,對比湘西的艱苦條件之后,才感覺到平日里生活的幸福,今后將與結對小朋友保持聯系,盡所能提供援助,同時也要努力工作,為公司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三航局浦東分公司多年來援助希望工程的真實寫照。為了孩子,為了未來,三航人始終如一地敞開胸懷,用她那強有力的手攜著山區孩子,共同走向燦爛的未來。
附圖: